滴水湖金融湾崛起为上海金融业第三极
在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北侧,一片颇具未来感的建筑引人关注,建筑群顶端是一个金灿灿的光环,这一项目也被命名为“荣耀之环”。
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仓龙介绍,自2020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滴水湖金融湾一期项目即将全面启用,二期明年全部交付,三期正加速推进,规划348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已初具雏形。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滴水湖金融湾被纳入上海“一城一带一湾”金融新格局,聚焦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离岸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与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错位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第三极”。
临江临海大上海,海港空港自由港,这是临港新片区集聚新兴金融要素的坚实基础。
从滴水湖金融湾出发向南是洋山港,这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从滴水湖金融湾往北15分钟车程,即可到达浦东国际机场,临港有望成为“离世界最近的新兴金融中心”。
伴随项目建设推进,滴水湖金融湾正加速集聚各类金融要素。今年9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渣打集团旗下艾司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的开放优势、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及艾司维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协同共建临港新片区金融科技集聚区,加快释放金融科技新质生产力,重点围绕新片区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建设、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和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等方面开展合作。
“已有600多家新兴金融机构落地展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城一带一湾’的新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孙仓龙说。
发展新兴金融,临港有怎样的优势呢?在临港新片区国际合作首席事务官钟儒育看来,传统金融中心建设已趋于饱和,不少国家都在发力新兴金融,但都没有形成集聚之势。临港蓬勃发展的前沿产业,广阔的物理空间,让其参与全球新兴金融中心竞争多了一份后发优势。
以产业基础为例,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设立五年来,区域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8%、34.6%、33.4%。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规模从2019年的314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2897亿元。
发展新兴金融,临港还有着制度优势。今年年初,临港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并于5月16日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公募基金领域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试行)》。
富达基金发言人表示:“临港新片区率先推出公募基金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让我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我们期待相关措施可以帮助跨国资管公司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沟通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
临港新片区还在为发展新兴金融培养、储备更多金融人才。今年9月,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迎来了第二届新生。“打造新兴金融中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不仅要引来人,更要培养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刘元春说。
未来,滴水湖金融湾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培养新兴金融业态,包括跨境金融、离岸金融、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人才金融、数字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