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临港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亮相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听取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强、丁薛祥出席座谈会,王沪宁主持。
其中,参加座谈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上海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等都在临港投资建厂或设立基地,其关联产业涉及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重点产业。
这三大科技民企在临港新片区战略发展的初期选择临港,紧抓临港发展风口,在临港设置规模巨大的基地,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带动临港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同时,也让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韦尔股份,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图像传感器厂商,放眼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索尼和三星。2021年8月17日,韦尔股份(603501)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豪威传感器(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豪威传感器”)增资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拟用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购置土地设立临港基地,以在未来履行公司上海研发总部及离岸贸易中心两项职能。目前临港基地还在建设中。韦尔股份选择靠近临港,同样基于这座城市和企业未来战略发展能够同频的考量。按照规划临港新片区将打造“东方芯港”,集成电路将成为临港一大重点产业。在2025年,该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届时将和位于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形成一对“翅膀”,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张江进行新的起航飞翔。
与此同时,临港聚集了特斯拉、宁德时代等车企及零部件巨头,而韦尔股份的CMOS图像传感器、车载芯片等产品是智能汽车(如自动驾驶摄像头、车载显示)的核心部件。临港设厂可快速响应车企需求,缩短交付周期。
贴近核心客户,强化产业链协同,向来是企业发展规划最核心的考量。同时,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一体两翼”布局的核心承载区,政府提供土地、资金补贴、专项基金支持,吸引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企业集聚。这些,也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另外,韦尔股份在临港设立之初就明确了其另外意向职能——离岸贸易中心职能。而打造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是临港新片区落实“五个重要”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2023年,韦尔股份已经成为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未来,这家企业的临港优势必将助力其深度参与技术协同创新,同时借助上海的国际枢纽地位,提升全球供应链话语权。
2016年,中科寒武纪将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关村。也是这一年,中科寒武纪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寒武纪成立,注册地址就在上海临港新片区。陈天石的考量是“将学术成果更好地转化成智能芯片产品,让更多人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价值”。
而在随后的发展中,这家全球智能芯片领域首个独角兽初创公司,先后推出了世界首款终端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寒武纪1A”、首个智能处理器指令集“Cambricon ISA”、面向视觉领域的“寒武纪1H8”与“寒武纪1H16”、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寒武纪1M”、面向开发者的人工智能系统软件“Cambricon NeuWare”。
在人工智能加速芯片领域,寒武纪科技凭借其领先的AI芯片技术,被誉为中国的英伟达。这一称号不仅彰显了寒武纪在AI芯片行业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其与国际巨头英伟达在技术实力和市场应用方面的相似性。
对于寒武纪发展的根基——临港新片区,陈天石充满感情,并对它满怀期望。他认为,临港在政策扶持与产业集聚效应的双重支持下,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寒武纪的芯片不出临港,便能找到很好的用户。
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多家在临港投资兴业的民营企业家现身座谈会,既是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的一次集中亮相,也为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注入鲜活动力!
转载自临通社